在鸭绿江畔的振江镇石柱子村,参田葱郁,药香弥漫。这里不仅孕育着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国宝”级农业遗产—石柱参,更见证着一个古老产业在党建引领下焕发新生、带动村集体经济“节节高”的振兴故事。 近年来,面对传统产业升级和集体经济增收的挑战,振江镇石柱子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创新村、社合作破局,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依托“鸭绿江特色产业廊带”优势和深厚的柱参文化底蕴,创新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村党总支部牵头整合资源、盘活土地、设立党群共富责任区,合作社负责技术标准、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运营,实现本地资源与市场的高效对接。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模式激活了发展动能。在柱参产业上,村党支部于2009年牵头成立惠农柱参专业合作社,对400多年的栽培技艺进行系统挖掘和保护,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出版《柱参史话》书籍,举办“山神节”等文化活动。在石柱参产业基础上,村党组织领办乡裕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实行股份合作制,着重向困难群众、老年群体给予倾斜支持。面对初期村民疑虑,村党总支部推行“村干部带头、党员堡垒户带头、群众代表带头”的三个带头,有效凝聚了发展合力。
在五味子产业上,村集体产业园形成“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机制,2020年建成烘干室提升附加值,4年增收50余万元。随后石柱子村又投资60万元建成冷库保障鲜果品质,形成了“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石柱子村依托合作社的运营和品牌的打造,特色产业效益显著。截至2024年,柱参产业已发展600亩,存帘2.2万多帘,带动400多户种植,年收入达3000万元。五味子产业基地226亩,2024年鲜果产值120余万元,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订单种植、集体分红等多重联结机制,全体村民共享发展红利,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倍增”,基地和技术辐射更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
如今,石柱子村的柱参栽培基地和五味子集体产业园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传承特色农业文化的典范。“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功实现“产业有根基、集体有收益、村民有实惠、文化有传承”的多方共赢,为山区乡村依托特色资源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石柱子方案”。
(宽甸发布)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